【关注中医老庞,分辨自身体质,制定个体化养生保健方案】以下凭据柯雪帆、郝万山教授等先贤网上资料整理。仲景时代药量与现代公制药量(约合换算):千二百黍重十二铢,两之为两,十六两为斤,三十斤为钧,四钧为石。
即1200个黍米重12铢,两个12铢为1两,16两为斤,30斤为钧,4钧为石。(汉代“石”读shi,后世读dan)。1权=12斤,1斤=16两=250克(液体250毫升),1两=15.625克,约15克千二百黍实其龠(yue),合之为合(ge),十合为升,十升为斗,十斗为斛。
1斗=2000毫升,1升=200毫升,1合=20毫升,1龠=10毫升,1铢=0.65~0.7克,1两=24铢,一钱匕=5铢钱=1.5~1.8克,1刀圭=0.5毫升约0.5克,1撮=4刀圭=2克,1分=3.9~4.2克1方寸匕=10刀圭=2.74毫升约3~5克(金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),蜀椒1升=50克,葶力子1升=60克,吴茱萸1升=50克,五味子1升=50克,半夏1升=130克,虻虫1升=16克,附子大者一枚=20~30克、中者一枚15克,乌头一枚小者=3克,大者5~6克,杏仁大者10枚=4克,栀子10枚平均=15克,瓜蒌巨细平均一枚约46克,枳实一枚约14.4克,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,厚朴1尺约30克,竹叶一握约12克,梧桐子大(约)黄豆大。十分为寸,十寸为尺,十尺为丈,十丈为引。1寸=2.3公分,1尺=23公分 “权”的发现,意义重大,值得引起中医界高度重视。
剂量问题是方子治病的焦点,没有特定的“量”,便不能突破特定的“质”。按古今怀抱衡折算法,汉代1两为今之15.625克,1斤为250克,则经方的实际剂量,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是。
明代迄今,医家凭据“古之一两,约今之一钱”的臆断,使用经方仅原方的 1/10,且袭至今,悬殊太大,剂量过轻,不堪大任。仲景《伤寒论》不但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巨著之一,更是中医学第一部急性热病学专着。
东汉末年,寒疫大盛行,伤寒的特点,发病急,传变速,故仲景立方子量大,药简、力专、效宏,方能阻断病势传变,挽救危亡。近代用法,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,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,阻碍了仲景学说的生长与创新。
伤寒论剂量 方子能否治病,除了恰中病机,配伍精当,即是特定的剂量。以四逆汤的应用为例:四逆汤乃仲景抢救亡阳危症之峻剂,有斩关夺门、破阴回阳、起死回生之效。原方为炙甘草2两、干姜两半、生附子1枚(破8片),按古今折算,取原方1/2量为准,则四逆汤剂量是炙甘草30克,干姜23克,制附子60克(生附子1 枚,大者20~30克,假定生附子之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),而部编中医方子学四逆汤之剂量为:附子5~10克,干姜6~9克,炙甘草6。
以这样的轻量,要救生死于顷刻,诚然难矣!无怪乎中医治心衰,十有八九要失败。不是经方不灵,而是我们未能继续仲景先师的衣砵真传。习用轻剂,虽然可以四平八稳,可是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,使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。 “权”的发现,是中医界再起的大好时机,惋惜对中医界震动不大。
衹有上海柯雪帆教授一人,闻风而动,广为流传。而且立刻笃志于临床研究,用炙甘草汤原方试治多种心脏病取得惊人的疗效,令人振奋和感佩! 60年月中期,他已对历史上习用的经方子量,发生怀疑,每遇重危急症,如心衰濒死病人,辄用伤寒四逆汤类方原量投治。主药附子则加一倍、两倍、三倍,破格用药。有100多例肺心病、冠心病及大出血导致的心衰濒死病人,在协同西医举行抢救时,绝大部门西医放弃治疗,而他单用中药,一剂附子用到200克以上,一昼夜定时服用3剂,附子总量达500克以上,使这些现代西医宣布死刑的病人,全部起死回生。
他把此方命名为“破格救心汤”。 80年月以后,他把六经主方及常用《金匮》要方,唐宋以前久经磨练的效方,全部重新整理,按古今折算法厘订剂量,置于案头,以备检索。 《伤寒杂病论》是中医学宝库中之宝库,有强大的生命力!仲景上承内难,博彩百家,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。
仲景学说是中医学活的灵魂,是中医取之不尽的源头之水,是攻克世界性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。仲景六经辨证之法,使我们洞悉病机,见病知源,以病机统百病,则百病无所遁形。
驻足于临床受苦研读仲景著作,学以致用,反覆实践意会,是中医成才的心由之路!也是提高中医整体素质的唯一途径。 现在我国对汉·今怀抱单元换算说法纷歧,比力权威的有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课本《方子学》在“古今药量考证”一节中说:汉代“一两约合现代的9克(三钱),一尺约合六寸九分,一斗约合二升,一升水约合二合(200ml)”。又说:“古方一剂即是现在的三剂药,如直接的折算,可按一两约合了3克(一钱)盘算”。
《伤寒论课本》“古今剂量折算表”中亦有类似的纪录云:“凡云若于升者,若作容量盘算,以折合60~80ml为宜”等。中医研究院编《伤寒论语译》、《金医要略语译》云:秦汉一两为今之6.69克。
中医研究院等编《简明中医辞典》、江苏新医学院编《中药大辞典》附篇均据吴承洛《中国家量衡史》纪录谓东汉一两折为今13.92克。范文澜《中国通史简编》载汉代一两为15.6克。国家计量总局编《中国古代怀抱衡图集》纪录汉代一两为15.6克。
丘灼烁《中国历代怀抱衡考》纪录西汉每斤合248克(一两合15.5克),新莽时期每斤合238克(一两为14.875克),东汉每斤合220克(一两为13.75克)。 郝万山先生在《汉代怀抱衡的转化》一文中,。
本文来源:开云客户端app下载-www.wzaoyang.com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多建在城郊或风景区,中国古代称别业、别馆,3 世纪,意大利山坡地带出现台阶式别墅。中国西晋出现别墅,如洛阳石崇的金谷别墅。此外,历代著名的...
Copyright © 2000-2023 www.wzaoyang.com. 开云客户端app下载科技 版权所有 地址:湖北省咸宁市青冈县支国大楼61号 ICP备80559883号-3